EN

缅怀先师 传承艺术之光:“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隆重启幕

时间: 2014.12.19

为纪念董希文诞辰100周年,在文化部、教育部和中国文联的关心支持下,由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美术学院、敦煌研究院共同协办的“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于12月19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隆重开幕。上午十点,来自中央、美术界、文化界的有关领导、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辈先生们以及中央美术学院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此次展览的盛大开幕式。展览开幕式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主持。

出席此次展览的嘉宾有:文化部副部长董伟,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左中一,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协名誉主席、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教育部体卫艺司正司级巡视员廖文科,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许先锋,国家美术馆副馆长李六三,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政委孟世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谢小凡、安远远,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敦煌研究院美术所所长侯黎明,董希文先生亲属董沙贝、董沙雷、董一沙,中央美术学院老艺术家及老领导侯一民、詹建俊、金维诺、钟涵、杜健、靳之林、闻立鹏、杨先让、李化吉、伍必端、袁运生、孙景波、戴泽、常沙娜先生,原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盛扬、丁士中、杨力先生,以及中央美院师生、新闻界同仁等。

此次展览的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教授在开幕式上慷慨陈词,总结董希文先生一生的从艺历程,历数先生在艺术教育、艺术创作上的真知灼见,并向在场的诸位嘉宾汇报了此次展览的筹备情况,以及展览的特色。他提到,“在20世纪中国美术的历史进程中,董希文先生是一位为中国油画艺术和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毕生贡献的艺术大家与名师,董希文一方面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实践中探索“油画民族化”的道路,一方面在教育教学中坚持贯彻这一艺术主张,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油画艺术家。在董希文先生诞辰百年之际,中央美术学院几代人怀着真挚的情感和许久的愿望,投入到这次展览的筹备中,首次把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和学术机构收藏作品,以及家属保存的董希文作品汇集一堂,成为迄今为止展出的董希文存世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重大的展示活动,以此让社会公众再次领会董希文先生的伟大创造。” 

中央美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作为董希文先生的学生,回忆了与董先生之间相处的动人故事。他亲历董先生创作《开国大典》、《春到西藏》、《红军不怕远征难》等一批经典佳作的过程,动情地回忆起在当时艰苦的创作条件下,董先生如何热情地投入到绘画的创作中。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吴长江先生在致辞中着重介绍了董希文先生在借鉴西方绘画语言的同时,强调美术创作中应具有“中国气派”以及“民族风格”,为中国美术的发展摸索出一条重要的道路。

董希文先生的女儿董一沙女士作为亲属代表,在开幕式尾声向中央美术学院以及为展览付出辛劳的社会各界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她哽咽说到:“父亲在短暂的五十八年历程中创作了一幅又一幅充满生命力的作品,但是从没来没有给自己过过生日。今天大家在这里这样隆重地纪念他,是给他过的最好的百岁生日。”

在开幕式前两日(17日)下午,由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秦建平主持的“油画中国风——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新闻发布会也在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举行。中央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高洪、院长范迪安,董希文先生的学生詹建俊、靳之林、袁运生三位老艺术家及其家属董沙雷、董一沙出席了发布会,50多家新闻媒体到场。范迪安院长向新闻界记者介绍了展览的策展思路以及展览结构,结合PPT演示详细解读了“转益多师”、“心系敦煌”、“新中国革命历史画”、“重走长征”、“春到西藏”、“访苏之旅”六大板块的经典作品以及特色内容。几位老先生则各自从自己的角度对董希文先生“‘油画中国风’理念”、“油画系第三工作室教学纲领及目标”、“对艺术教育的无私奉献”做出自己的阐述。在发布会上,高洪书记还宣布,“油画中国画——董希文百年诞辰纪念展”的举办,标志着“百年辉煌•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名家”工程的正式启动,今后将通过不断举办中央美院艺术大师纪念性的展览,更好地梳理老艺术家的文化瑰宝,激励一代代美院师生更好传承先生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悉,展览开幕当日,还举办了三场学术研讨会,美术界几代同堂,共同缅怀董希文的艺术与美术教育人生,围绕“艺术与时代”、“艺术与人民”的话题,展开热烈研讨。此外,由董希文之女董一沙编著的《一笔负千年重任——董希文艺术百年回顾》也同时出版。

拓展阅读:此次展览的多个“历史第一”

此次展览是迄今为止展出董希文存世作品数量最多的一次重大的展示活动,创下多个历史第一:

1、家属珍藏的董希文为创作《开国大典》而作的创作小稿,董希文当年就是怀揣这件小稿咨询过徐悲鸿、艾中信、江丰、吴作人、罗工柳等著名艺术家,也请教过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这件珍贵小稿50多年来被认为遗失,在此次展览筹备过程中家属重新发现了它,得以首次公开展示。

2、两个版本的《百万雄师下江南》有史以来第一次双双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回到创作者的“娘家”展出。连同家属珍藏的16件创作稿第一次以完整面貌呈现在公众面前,可谓是《百万雄师下江南》创作全程的大亮相。

3、《抗美援朝》第一次走出中国国家博物馆外借展出。

4、时隔70年,《苗民跳月》和《敦煌全景图》第一次离开敦煌展出。

5、巨幅革命历史画《红军过草地》第一次走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而且第一次与珍藏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另一幅同题材《红军过草地》同时展出,可见董希文在重大历史主题创作上的探索与深化研究。

6、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珍藏着8件董希文先生20世纪40年代临摹敦煌壁画的精美之作,这8件作品之前从未公开展出过。

7、家属珍藏董希文为家人绘制的肖像照,首次以“全家福”的方式全部展出。

8、首次展出家属珍藏董希文最为重要的两件壁画性质的巨幅油画的创作稿及其原始写生稿,分别是《拉萨河边》—《雅鲁藏布江之歌》,《牧笛》—《喜马拉雅山颂》—《喜马拉雅山颂》色稿。

展览时间:2014年12月19日——2015年1月8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3B展厅

文、编/朱莉
图/张文志、郭曦蔓